
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、紀念湘江戰(zhàn)役85周年為契機,廣西特檢院第二期“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”主題黨日活動4月17日再出發(fā),。本期主題黨日活動理論學習與現(xiàn)場教學相結(jié)合,,帶領(lǐng)31名學員回顧歷史,,重溫湘江戰(zhàn)役,接受靈魂的洗禮。
(思想武裝頭腦,再入黨校接受教育)
堅定理想信念 無畏無懼向前走
4月18日上午,,來自第二期的31名學員們頭戴紅軍八角帽、身穿灰藍色紅軍服,、背上軍包,,整裝待發(fā)。大家乘車來到本期現(xiàn)場教學的第一站——千家寺,。千家寺也被當?shù)厝罕姺Q為“紅軍標語樓”,。據(jù)黨校老師介紹,1934年12月,,中央紅軍途經(jīng)廣西興安縣華江鄉(xiāng)時,為宣傳發(fā)動群眾,,在千家寺學堂(今標語樓)書寫大量標語,。紅軍走后,當?shù)厝罕姙楸Wo這些標語用紙漿和石灰將其糊上,,直到1987年的一場大火它們才被重新發(fā)現(xiàn),。
“紅軍是工農(nóng)自己的軍隊!”“當紅軍有田分,!”……這些紅軍標語均為墨筆直書,,其中學員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“打倒國民匪黨”的標語。乍一看這是一幅“狗漫畫”,,狗頭,、身、腿,、尾俱全,,細細觀察才發(fā)現(xiàn)這條“狗”竟是由“國民匪黨”四字的變形拼成,簡潔明了,、活靈活現(xiàn),,既形象地描繪了國民黨反動派的丑惡嘴臉,更堅定了紅軍要革命的理想信念。
(走訪紅軍標語樓感悟紅軍革命精神)
體驗長征艱辛 珍惜當下幸福生活
離開“標語樓”,,學員們來到老山界體驗了一段紅軍長征故道,。刻有“老山界”三字的嶙峋巨石立在半山腰百來平方米的坪臺上,,旁邊立著兩塊石碑,,一塊刻有毛澤東詞《十六字令三首》,另一塊是《老山界碑記》,。在湘江戰(zhàn)役中,,老山界是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山。其主峰貓兒山長約20公里,,海拔在1600米至2100米之間,,狹小的棧道兩旁是懸崖峭壁,一失足就會墜入萬丈深淵,,粉身碎骨,。
學員們途徑紅軍亭,親眼見到陸定一的題詞:“泰山之雄,、華山之險,、廬山之幽、峨嵋之秀”,。據(jù)老師介紹,,當年紅軍翻越老山界時有“四難”,即“走路難”“睡覺難”“吃飯難”“處境難”,。山路崎嶇,,棧道也沒有欄桿,一尺多的石板路長滿青苔,,走在上面又滑又晃,,使人頭暈?zāi)垦!⒛憫?zhàn)心驚,。除棧道外,,還有很多險道。傷病員都下了擔架,,由其他同志背著或攙著走,。有幾匹馬踩空了腳摔下萬丈深淵。然而,,就是在這樣的重重困難面前,,紅軍鼓起勇氣,憑著頑強的意志,、積極樂觀的心態(tài)邁著堅定的步子不斷向前,。
(熟讀老山界碑記,,堅定理想信念)
感悟革命歷史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
興安黨校老師表示,體驗式教學是黨校推出重走長征路的特色項目,,讓學員全身心參與體驗,、走進歷史。無論是參觀烈士陵園,,還是重走紅軍路,、吃紅米飯南瓜湯,都讓學員們在親身體驗中體悟到紅軍長征那段艱苦奮斗的歲月,,將勇敢與堅韌鐫刻心中,。
今天,在實現(xiàn)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(fù)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,,同樣面臨各種困難與挑戰(zhàn),,前進的道路依然不會平坦。我們要繼承我黨我軍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,有敢為人先的銳氣,、“烏蒙磅礴走泥丸”的豪氣,“心中有陽光,,腳下有力量”,,崇尚實干有為,勇于擔當奉獻,,在新征程中展現(xiàn)新作為,,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。
(通訊員:文詩詩,、梁素華,;編輯:黃慶華;審核:譚凱芬,;簽發(fā):鄧臣權(quán)。)